这本是很早以前就解决的问题,不知为什么还在这里争论。请大家看James Barnard,Glen Diagger等编的“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from Municipa lWastewater”。1989年出版的。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有关化学除磷的问题。大家知道,生物除磷很不稳定,对于有磷排放标准的,一定要加化学除磷工艺。我曾设计一个项目,AAO氧化沟工艺,磷的排放标准是0。17mg/l。具体的做法是,在氧化沟的出水堰加铝盐,然后进入絮凝沉淀池。铝盐的剂量是把磷从5.0 mg/l降到1.0 mg/l所需的剂量(设计要求,实际投加量要少的多)。絮凝沉淀池的出水,再加铝盐进行混凝,絮凝。铝盐的剂量是把磷从1.0 mg/l降到0 mg/l所需的剂量。最后进行过滤,出水符合排放标准。这是国外通常的设计方法,好像没有遇到前面所说的中毒问题。或许本人孤漏寡闻。不对的地方,请大家指正。
原帖由 annienikki 于 2011-3-23 23:21 发表
这本是很早以前就解决的问题,不知为什么还在这里争论。请大家看James Barnard,Glen Diagger等编的“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from Municipa lWastewater”。1989年出版的。里面 ...
本次讨论的是“同步投加”方式,就是在曝气池投加,这种方式在Mogens Henze先生编著的《污水生物与化学处理》(Watewater treatment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)中叫做“协同沉淀”。铝盐毒性这方面的研究和报导已经很多了,刘博士原帖子也清楚提到过。
我们的讨论自始至终都承认,化学除磷,铝盐铁盐都是常用药剂。
有感于这几天的讨论,我也在查阅了不少资料。实际上,絮凝剂尤其是铝盐对活性污泥毒性的影响近些年才得到重视和研究,我们也看到国内外广泛的研究报导也是集中在近些年。我前面发的帖子都给出了一些研究结论,不知为何还是不肯面对确实存在一定毒性的现实,这不是一个人的研究结论:权威的有清华大学、还有国外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,都证明铝盐存在毒性,不是哗众取宠,没有必要,我们是讨论技术问题。
化学除磷其实往往是为了应付P达标,不得已采用的办法,但是这种方式现在看来是确实有负面作用的,但是在生产运行中很多污水厂管理是很粗放的,好像没有那个厂去做做污泥活性的测试。当然我们讨论的是协同或者同步投加,就是在曝气池或者曝气池出口投加的情况。虽然出水氨氮也能达标,硝化也很好,但是这并意味着毒性不存在。因为为了达标可能在增加曝气能耗等方面付出了代价等等。
另外,国外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要比国内好,他们都是化学辅助除磷,起主要作用的是生物除磷。而我们国家有些厂运行管理不到位,生物除磷效果不好,因此大大增加了化学除磷的负担,也就有了高投加率的情况出现。133mg/L的情况据我了解不是很高,高的也有不少厂,尤其是进水P比较高的厂。这种毒性往往是被忽视的。
我既搞科研也做工程,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,我们过去做的几个废水项目,絮凝剂投加率还要比这个高,因为进水P能达到8-12mg/L
你们要是能看到这本书最好了,《Opera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ants》Manual of Practice NO.11, Sixth Edition. WEF PRESS. 你们查阅24-26 ,上面有清楚的计算过程和介绍。当进水P达到10mg./l时,硫酸铝理论投加率要达到192mg./L,要是48~49%的商品原液,投加率就更高了。
我们始终谈谈铝盐、铁盐对化学除磷有什么影响,这些药剂的应用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,应用到现在已经有40年的历史,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。要说有毒性,上面的几位都说到OUR有影响,但这种影响到了什么程度?我看一些资料,介绍都说到几百mg/L才会感受到这种影响,我们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在开始化学除磷时也用的是铁盐,开始对硝化有一些影响,但后来这种现象消失了,微生物很好地适应了这一点。因为铁盐有色度的影响,后来我们采用了铝盐,也没什么影响,我们给电厂供水,出水NH3-N要求低于1mg/L,铝盐的投加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出水。供氧量也没有太大的增加,负面的影响就是产生的污泥量比以前大很多。
铝盐的投加量要多少,这和进水TP和出水TP的要求有关,进水TP越高,投加量也越高,出水TP越严格,投加量也越高,而且出水TP的要求会更明显影响到投加量。出水TP是1mg/L和出水TP是0.5mg/L会差别很大。一般的投加量都指的是换算成固体的量,我们铝盐的投加量是8.5mg/L,这是固体量,有效成分是6%。
WEF的运行手册也要换算成固体的量,否则你怎么做对比,有的有效成分6%,有的有效成分8%,用液体的量完全无可比性。
建议你再多看看其他书籍和资料,Desig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,建议你再查查How low can we go & what is stopping us from going low